在全球能源形势紧张、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替代战略,以求得可持续发展和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取优势地位。太阳能以其清洁、源源不断、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关注重点。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中,太阳能热水器的热利用转换技术无疑是为成熟的,其产业化进程也较光伏电池、太阳能发电等产业一步。但是目前市场还有待规范,消费群体还有待培育,技术还有尚须改进,因而对于济南太阳能企业来说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重点置于简单,价廉的低温热利用的适用技术,如太阳能温室,太阳灶,被动太阳房,太阳热水器,和太阳干燥器。这类技术在农村得到推广应用,为缓解农村能源短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并收到了实效。20世纪80年代太阳能热水器列入“六五”和“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主要的研发项目是高效平板太阳集热器和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在90年代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的科技成果通过中试转化为生产力——形成自行设计和配套的集热管生产线是科技攻关的杰出的成果。
2007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的增长速度约为30%,年产量达2340万m2(16380MWth),总保有量约为10800万m2(75600MWth)(太阳能热水器寿命按10年计算,1997年前的保有量作废)。2007年,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销售额约为320亿元人民币,产值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2007年,太阳能热水器的出口额增长约为28%,6500万美元左右,产品出口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50多个和地区。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年生产量是欧洲的2倍,北美的4倍,现已成为世界上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并仍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但是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企业有5000多家,除皇明、清华阳光、华扬、澳柯玛、北大四季沐歌等10个全国性品牌因质量、售后服务过硬而市场知名度较高外,行业中存在着大量纷繁芜杂的杂牌企业,这种状况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部门进行规范,加强监管引导。尽管市场现状不如人意,但市场前景仍看好。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家庭室内热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潜力巨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保持了10多年的快速增长。1992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年生产量只有50万平方米,而到2005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已突破1500万平方米。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该产业也成为我国在生产能力和利用规模上处于水平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随着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太阳能企业开始将创新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在核心技术还是外观形象,无论是集热技术、保温技术还是高能效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
2012年6月,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起的《高效节能太阳能热水器惠民工程推广实施细则》正式出台。推广期限暂定为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旨在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使用,拉动新能源产品的消费。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对洗浴热水的需求增长迅猛。在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随着中高温太阳能热水器的开发以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日益完善,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提供热水,正逐步向取暖、制冷、烘干和工业应用方向拓展,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潜力巨大。
另外,受益太阳能热水工程开始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太阳能热水工程技术和产品结构实现突破,以及政策大力推动和地方的强力支持,我国太阳能热水工程市场增长迅猛,面临巨大的发展商机。